新闻资讯 NEWS
秋天,总有一种特别的魅力,它带来一份宁静与深邃,也让人忍不住想要在微凉的夜晚翻开一本书,感受那份专属于秋季的诗意。
安庆,浸润着吴头楚尾的精粹、桐城文化的风韵、长江之水的恩泽,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文人骚客,以布衣之躯,支撑了安庆历史文化名城的一片天地。
让我们跟随作者毕家祯的笔触,触摸安庆读书人家的精神脉络,倾听他们在长江水畔吟咏不息的文化之声。
《安庆读书人家》收录了作者毕家祯为安庆市文学艺术界多位学养深厚、成绩斐然的领军人物创作的人物专访,还收录了作者缅怀先辈、回忆与家人友人相处交往的二十多篇散文。书中真实地展示了安庆读书人的精神风貌,他们对词章翰墨、古玩字画、小说诗歌的爱好,体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情和风骨,也揭示了安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历史贡献、文化渊源、风土人情。
这是立秋后第一个天高气爽、秋月临窗、秋虫唧唧、秋风缕缕的夜晚。月光的清澈将窗外的一切笼上一层醉人的朦胧。
静静的灯光下,手抚付梓前的《安庆读书人家》的清样,翻阅这些篇章,前景历历在目,令我浮想联翩。
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的题词,为本书增添了亮点;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解放日报》原党委书记、总编辑贾树枚作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伪劣文人”的序,渲染了读书的雅趣和妙意。他们字斟句酌,将词意拿捏得恰到好处。
在大师的字里行间品味、琢磨就会感到,他们在逐字逐句的考究之间倾注了对《安庆读书人家》的至真情感,更是为拙著增色匪浅。
右下图: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解放日报》原党委书记、总编辑贾树枚为本书作序
在编排过程中,想起小时候父亲向我们推荐阅读丰子恺漫画时,提醒我们说:“读丰子恺漫画和题跋犹如美酒配佳肴,细细品味才能感知其趣味无穷。”
于是我把丰子恺的《护生画集》拿出来细品,确实是诗画皆美,令人感到趣味无穷。
在编辑邵祖贤的积极配合下,《安庆读书人家》中的每一幅照片与文字相互辉映。这细工慢活,犹如是丹青高手使图文并茂的页面瞬间鲜活起来。这不仅显示了历代相传的风情雅趣,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人骚客的学识修养。
每一次修改文字和调整照片后,看到新的页面,仿佛可以凭借于此,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童年在书香的熏陶、古典文化浸润的氛围中,即使在最枯燥最无奈的日子里,也生活得像个精神贵族,仪态万方。
细阅《安庆读书人家》中的文章和一帧帧珍贵的剪影,这些文字和剪影所蕴藉的文化内涵,业外人士是毫无兴趣的,业内人士却认为很有价值。
正如历史的细碎琐屑,对大多数人来说视如尘芥,但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则认为有些东西是时光难以磨灭的,6686体育平台尽管在当时是微不足道的。
正如江面的行船,船头剪开的浪花,总是要在船尾才看到它“卷起千堆雪”的壮美。
四个多月来,日日往返于新老城之间,乘车经过同一条线路,去也匆匆,回也匆匆,犹如穿梭在绵延的时间海洋里。沿途的街铺、花圃和建筑在胸中又酿成了一首首美丽的诗篇。在我生活的旅程中,将会镌刻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难忘入伏后,每天上午冒着高温去安庆市唯美图片社等候公交车时熏蒸的炎热感,全都化成了我对每次修改、调整的热情。坐在公交车上二十分钟的车程中,文章的修改、图片的选用、排版的模式,都在脑海中琢磨、再现、过滤。
有一次竟然在不经意间忘记了下车。这种尴尬的瞬间在生活中是常有的。就像当年,陈景润破解“歌德巴赫猜想”时,碰到电线杆还说“对不起”,是不是有那么一点妙出同趣的意味?
由于安庆市唯美图片社在东部新城,空荡荡的街道,很少有行人的踪迹,尽管马路两旁高楼林立,但仍然给人前不着村、后不靠店的感觉。
有时候只有数米之遥,三四十秒之间,公交车却开走了。要是在低谷返程时错过一班公交车,要么转乘,要么等候二十分钟甚至半小时以上。恰如一个人孤零零地面对着书稿,遐想无限时得到的乐趣和深悟。
有时候秋雨绵绵,脆收去雨伞,任雨丝掠过面颊,湿润的空气中带来缕缕草木气息,马路两旁高大的写字楼、挺拔的樟树、碧绿的草坪、鲜花盛开的花圃、雨意迷离中飞掠的莺燕,目所能及的景观一下子涌进了眼帘。它是对文学艺术的礼赞,也是展示艺术风范的鲜活典范。
尽管《安庆读书人家》是用时间和汗水雕镂出来的,毕竟是一人之言、一人之见、一人之作,挂一漏万在所难免。
若有“摒晁盖于一百零八将之外”,期待在《安庆读书人家(二)》与大家见面。
写到此,天已将明。我循着秋天的步履,沿着江畔徐徐而行,秋日清晨的江面就像刚刚分娩的产娘,多了一份宁静与安详,也多了一份耐人寻味的深邃。
静水流深,江面秋风掠起了阵阵涟漪,而浪花舔着江堤发出哗哗的絮语,仿佛是喋喋不休的演讲者,不正在为有心人讲述着安庆读书人家的故事吗?
夏天的喧嚣已退去,秋天的魅力正展示,在这大自然收获的季节,把什么献给你,我的朋友?
然后,我们选一个美好的夜晚,品茗论文章,挥笔涂感慨,结一段文字缘,诵一曲心灵谣,《安庆读书人家》的字里行间欣赏着读书人的风情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