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女足世界杯城市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却产生了全球72%的温室气体排放,城市既是能源资源消耗的主体,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约占全社会碳排放的48%。可见,“碳中和”承诺的兑现关键在城市,而建筑行业是一个城市“碳中和”目标能否成功实现的最关键一环。立体园林建筑釆用创新的平面与立面布局设计,打破了传统高层住房的封闭式建筑模式,使建筑全部实现立体绿化,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筑与园林和谐共融,推动了城市绿色生态发展,满足了百姓对美好宜居环境的向往,其综合降碳及碳汇效应将成为建筑与城市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
中国实现碳减排的路径无外是两条:一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是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从第一条路径看,从能源供给端,必须大力发展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增加绿色能源供给,必须尽快减少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耗;从能源需求端,必须广泛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降低单位GDP能耗。从第二条路径看,需要我们大规模植树造林、形成碳汇森林,需要建造立体园林建筑、打造绿色碳中和城市,需要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与绿电制氢合成甲醇、构建碳中和能源供给体系。
从实现“双峰”目标的第二条路径看,在城市发展立体园林住房,是构建碳中和城市一项有力措施。立体园林建筑是利用中国知识产权技术建设的新一代城市住房。立体园林建筑也称第四代住房,是将地面园林别墅建到空中,集碳汇房、健康房和庭院房于一体。在城市大力发展立体园林建筑,幢幢高楼成为参天大树、吸碳吐氧,城市成为森林城市,将成为未来城市住房发展的方向,必将成为发展碳中和城市的有效措施。
立体园林建筑作为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在满足城市纵向发展的功能空间需求和提高城市用地使用效率的基础上,成为城市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将别墅、四合院、胡同街巷、电梯房、垂直绿化、空中园林、空中停车、都市农业、微循环、等优势融合在一起,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借助中国园林处理建筑与园林关系的方法推敲建筑与环境、功能与空间的关系;是一种结合生态节能建筑技术、建筑幕墙和表皮构建技术的融合商业、办公、居住、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的可持续建筑综合体。
户户有花园庭院。立体园林建筑为每个住户打造了一个花园庭院,通常庭院面积在 45 平米以上、覆土 50 厘米以上、空高 6 米左右,可种树、种花、种菜,将别墅庭院和园林绿化与高层建筑有机融合,变成空中“树林+果园+菜园”的园林,一幢建筑即一座会呼吸的立体花园,住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绿色田园风光,营造了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庭院花园安装自动滴灌系统、定时操控,还可采用模块化种植、定制化服务,满足住户不同需求且便于养护管理。
层层有活动街巷。立体园林建筑通过特殊设计,实现了楼宇空中相连,将传统的街巷院落搬至空中,每两层住房的十几二十户人就有一座几百至一千平米左右的空享院落女足世界杯,形成了一个固化小社区,居民可在共享院落里休闲、散步、运动,街坊四邻居民有了交流互动空间,老人不再孤独,儿童不再孤单,重构了安居祥和的和谐邻里关系,使中国传统居住文化得以传承,实现了城市居民有家有院的美好梦想。
安全私密有保障。建筑安全是政府与百姓关注的重点。立体园林建筑的私家花园庭院面积大,空享庭院将几栋楼相连,均为两个自然层高的空中露台,在火情发生时便于烟雾消散,还可作为人员疏散、防火避难平台,大大提升了住房防御火灾能力。同时,立体园林建筑创造出的平面布局、立面形态和花园庭院转换技术,使每家每户私家庭院上一层外墙面都没有窗户,又满足了所有房间的直接采光,有效保护了住户私密性,解决了国际上立体园林建筑普遍存在的“采光性难、私密性差”的难题。
绿色健康品质高。立体园林建筑外墙应全部实现垂直绿化,使小区绿化率超过100%,从而大大提升建筑空间环境品质,使居住与绿色相辅相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外墙垂直绿化种植大树的树干拴固在外墙上,以解决高层防风问题。同时,立体园林建筑每户客厅外的私家花园庭院覆土厚度为至少30 厘米,可以种树、种花、种菜的绿化面积不低于私家花园庭院面积的 60%,硬化面积则不多于 40%,使私家花园变成空中“树林+果园+菜园”。还可养鸟、遛狗,庭院里鸟语花香,与自然万物共生长,使身心更愉悦、更健康。同时,人们可以在公共院落里休闲、散步、做操,并形成街坊四邻交流的公共空间,成为城市中一块有重要价值的土地,使城市建筑变为“绿水青山”。
立体园林建筑对于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有如下积极作用:一是不占空间,绿效显著。立体园林绿化几乎不需要占据额外的土地资源,却能提供数倍于建筑基底面积的绿化表面积,形成良好的绿化效果,并大大的升了绿植总量。二是丰富城市景观元素,美化城市空间。立体园林建筑通过屋顶、阳台、墙面等空间塑造绿化景观,可以创造出美观的建筑第五立面。而建筑墙体的垂直绿化则可以直接为城市空间带来活力和亲切感。三是生态效益可观立体园林建筑可以吸附尘埃、净化空气、降低污染、隔离噪声、缓解热岛效应,对于维系保持城市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四是有助节能减排。建筑的立体绿化可以对建筑的墙体和屋面进行覆盖保护,还能增强维护结构保温性能,减少建筑的能量耗散。
立体园林建筑使幢幢高楼变为“参天大树”、成为吸碳吐氧的氧吧,城市变为绿色森林,调节了气候,净化了空气,缓解了“热岛效应”,城市从水泥丛林城市向绿色碳汇森林城市转变。以交付两年的七一·城市森林花园项目为例,小区绿化率达到120%以上,小区内外温差2.5~3度,可节约夏天空调制冷能耗达35%以上。在无需政府的建设与运营、维护投入前提下,“立体园林建筑”将建设用地全部转换成空中“绿化用地”,大规模绿化产生的碳汇效应,结合自身的节能、释氧、雨水节流、除尘、降噪等综合减碳效应,在原有建筑节能技术基础上,开启了建筑碳中和的全新路径。因此,发展立体庭院房可望成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
住建部科技项目。“立体园林绿色健康建筑”连续两年被住建部列为科技项目:2019-K-028《立体园林建筑技术与示范》、2020-S-063《立体园林绿色健康建筑研究与示范》。目前在全国各地区已有20多个项目在报建,其中成都的七一城市森林花园已于2019年建成交付,株洲、恩施、仙桃等已开盘销售,均取得较好的社会效应和市场效益。
技术标准体系。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天地建筑等国内科研机构,共同编制的《城市森林花园住宅设计标准》,(T/CECS 855-2021)已正式发布,《立体园林建筑评价标准》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正式发布。
政策鼓励。为推动试点项目健康有序发展,浙江、长沙、成都、株洲、邢台、衡阳、湘潭、霸州等20多个省市县等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针对“立体园林建筑”示范项目的支持政策,北京城市副中心也将立体园林建筑纳入了城市发展规划。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城市立体园林建筑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推进城市绿色生态转型的重点内容来抓。建议建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参与的部际协调机制,研究制定城市立体园林建筑发展战略、规划和配套政策,统筹解决重大问题。建议成立城市绿色园林生态建筑产业联盟,集合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共同推进这类建筑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政府应与相关园林、建筑技术部门共同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知识,带动人民群众搞立体绿化,让绿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专业人员应努力掌握相关知识,积极参与施工积累经验,将立体园林绿色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总,并指导施工人员合理推进,做到规划、设计、种植、养护一体化,促进使立体园林建筑持久发展,不断完善。
科学的指导政策能够有效避免资源浪费现象,因地制宜,政府应将立体园林建筑同传统绿化纳入园林管理中,积极引导发展建筑立体绿化模式。通过建立相关法规、设计导则、规划手册等方式,引导建筑设计增加立体绿化、立体园林比例等措施,保证城市纵向绿化率,并通过补贴、税收减免等激励性措施鼓励城市立体园林建筑发展,出台关于城市立体园绿色态建筑容积率奖励政策。例如,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高质量加快推进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的意见》(浙政办{2019}60 号)文件精神,对符合技术标准的立体园林建筑的私家花园庭院、公共共享院落、载人载车电梯、消防楼梯、室外连廊走廊等,给予不计入住宅建筑面积和容积率的奖励政策。通过这种将绿化容积率给予不计容奖励的方式,从而提升新技术应用的积极性,保证国家生态化建设质量,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抓紧制定“十四五”规划,建议将发展立体园林建筑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大中城市新建和改建住房原则上按照立体园林建筑模式建设,在城乡规划设计的空间布局层面提出相关内容。
由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主导,加快编制城市立体园林建筑标准体系,加强与建筑、消防(安全)、卫生、交通等相关规范标准衔接,争取尽快上升为行业标准,为全国大规模发展立体园林建筑提供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
立体园林建筑是绿色建造技术的具体应用,推动了城市绿色生态发展,庭院的大面积绿化,带来的降低热岛效应、雨水截留与回收、厨余垃圾循环利用、城市农业等综合降碳效应以及碳汇作用,与建筑节能和清洁能源技术相融合,将成为实现建筑碳中和乃至城市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对于我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旧城改造,解决现有高层单元式住房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城市住房高质量发展,建设绿色生态、低碳节约、和谐宜居城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未来立体生态建筑(国际)创新中心—(原第四代住房项目),主要负责未来立体生态创新建筑的全过程咨询、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应用、未来立体生态创新建筑示范项目打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