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6686体育景观,一种归于境象的认知。对于境象的本源解读,一种是生存的载体,归于境,是可触摸和感知的事物。一种是象,接近于大象无形的无界感悟,是一种给予环境反馈的思想境界。而景观设计的创造力或是艺术美学文化的感染力,往往是在这种“境象”的思想里通过营造的环境予以呈现。
境与象,每个人眼中都有不同的境象,已知之境探索未知之象,佳境天成亦或大象无形,都是一种身心于静处的认知。常常感慨设计有法,却又法无定式。苦苦构思,纸和笔的无数次描画,其中真意,唯有自知,设计有时是审视自我,亦或思考外在环境的哲学。有时风景就是一幅框于心灵的画,见山之境,不若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的三远法,“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世间山无定式,却有三法可绘万千气象,三法寥寥数字,却是万千山水的真意,在繁与简之间,一笔一画都是巧于心思,宛若天成。从事设计,有时就如围城中的境界,园内园外,园内的人想出去,园外的人想进来。常常想到黄永砅大师的话“艺术是一种危险的生活”。
走上设计之路,源于心灵深处的那道门。已记不起何时初识园林,隐约着觉得是受到苏州园林纪录片的影响,粉墙黛瓦中的一扇圆门,框景出的另一方天地,透出的一道光,指引着我走上了设计之路。苏州园林,是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生命体,活的天然画图,绘画山有三远,造园则有三境趋于逻辑的美学序列:生境、画境、意境。生境趋于效法自然的造园技术,模山范水,一池三山;画境则感知视听的时空多维空间,有声的诗,立体的画。意境则超然物外,一拳石,一勺水亦是山水无穷,天地无限,已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宇宙世界。“外师造化、内得心源”,社会时代美学认知和自然美的演化,使风景也有了更替。面对现在的设计项目,需要走出传统园林中的那道门,见现代的天地。
艺术是打开园林之门的那道光。设计传承的纽带是传统艺术的延续和新兴艺术的成长6686体育。咫尺园林变成了公园城市,美丽城镇,变成了乡村和诗意的山水栖居。诗画的写意也逐渐进入到了空间的研究。现代美学家宗白华提到,在有限的空间里面,把自然美,建筑美和人文美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无限的意境,这就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中国哲学、中国诗画、中国式空间通过艺术美学融合为一,让“境”的空间丰富多彩,大到国域、城域、城市、乡村,小到一处建筑,一处公园,乃至一处亭台楼榭,纳须弥于芥子……。
艺术之门的时空变化,现代社会的当下语言。景观作为艺术,一直和其他艺术形式共同成长,而且受到社会环境、文化背景、营造技术、科技发展、材料变化、人类需求等因素而进化。相对于古典园林,现代城市风景的营造,逻辑、理性、生态的思维逐渐形成主流,西方的现代艺术系统,城市建设的新形式、新表现手法都对园林有了新的启迪和推动,开始认知到艺术源于自然,但其目的不是完全的镜像自然,而且创造新空间、新环境,同时可持续性,生态价值、人的体验和功能互动也是现代景观探索的重点。
“设计是需要通过实践来完成的”,贝聿铭曾这样说。在谈美与艺术的同时,设计又有着自身的实用主义艺术特色。行走在设计之路上,路过的地域,遇见的风土人情都会感动自己。中国南水北调文化主题公园的华夏天河赞歌、G20峰会城市环境的江南忆、亚运公园的运动盛会、梁祝文化公园的浪漫爱情、运河畔小河古街的岁月悠长、杭州湾湿地的鱼鸟之乐……,当回顾自己的作品实践,有时感到欣慰的是岁月赋予的人间烟火和天人合一的环境和谐共生。
关于最好的设计,一种是以“境”达“象”的空间,我们深处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终了,艺术在那里开始6686体育。这是超乎界限的空间,赋予了作品内在的精神力量,一种是感动人心,给予使用者艺术之外的馈赠。2022年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获得了普利兹克奖,也是该奖项第一次授予非洲设计师。他改善了地球上时常被遗忘的地区中无数居民的人生,给人带来建筑学之外的人性关怀,在以表现艺术占据主导的设计界,恍如一股清流,在表现上静水流深,在功能上上善若水。当实践出的设计作品具有实用的艺术本质,就是一种触动人心的作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