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武汉的鲜花被抢光了》,10日上午黄旭华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北武汉举行,当地媒体使用这个标题进行了报道。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连日来,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总体楼的吊唁仪式现场,鲜花沿围墙摆满,一路延伸。不仅在武汉,山东、广东、上海、宁夏……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众,通过远程下单的方式送来鲜花,表达敬意和怀念。
涌动的花潮,代表着无尽的哀思。正如有网友所说,未谋其面,却深受其恩。黄旭华院士为祖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作出了卓越贡献。在黄旭华的带领下,我国仅用13年时间,就走完了美苏至少要用30年才能走完的核潜艇研发之路,重重包围中“突围”出一条自主之路。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他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挺起胸,让中华民族有了捍卫国家安全的海上苍龙。
尤其让人动容的是,黄旭华院士并不是弟弟妹妹口中“不要家”的“不孝之子”,相反,他十分念亲恩、重感情。直到去世,他用的那条旧围巾还是母亲生前所用。6686体育提及30年与亲人的分离,黄旭华红了眼眶,他说:“对国家尽忠,是我对父母最大的孝。”许身报国的宏志中,其实也饱蘸着对家人浓浓的爱。黄旭华院士的人生,6686体育就像深潜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今天,人们依依不舍送别黄老,哀的是斯人已去,敬的是国士无双。
也许有人会说,如今我们早已告别了一穷二白的年代,还需要像黄老等老一辈一样,吃这么多苦、费这么大劲、出这么大力吗?
逐梦而行,砥砺深耕 ,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宝贵精神。虽然如今各种条件都极大改善,科研人员不必再像黄老当年一样,用算盘和计算尺验证科研数据了,但是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精神和做派不能丢。要看到,我们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些年来,无论是“新三样”突出重围,还是“六小龙”惊艳世界,无论是大国重器“飞天入海”,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气象万千,背后都少不了千万人的奋斗。以“闯”的精神勇往直前,以“创”的劲头开拓进取,方能攻坚克难、赢得未来。
黄老已去,但是精神长青。人们隆重地送别黄老,不仅是对这位功勋科学家的深切缅怀与深深敬意,更是对于家国情怀、对于奋斗笃行的深刻体认和强烈共鸣。新的一年,让我们以黄老为榜样,抖擞精神,突破突围,为了心中的梦想乘风破浪,为了更加美好的中国拼搏奋斗。